40年40个瞬间|日趋完善的社保比单位100%报销更靠谱
发布人:tjch12333时间:2018-12-19阅读:2671次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9期)
1991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2000年7月,一幅社会保险公益广告出现在四川广汉市街头。它提醒人们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是企业的义务、职工的权利,参加社保也将成为人们养老的一种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保险领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不断完善和发展,已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据人社部统计,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到9.26亿人,参保率为90%,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5亿人,参保率95%,发展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全世界都赞叹不已。同时,社会保险在经济体制转型关键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是社会的稳定器,在社会再分配环节尤其注重公平,是民生的重要支撑。
养老、医疗、失业等领域是社会保险的重点关注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从实际出发,适时推出各领域保险改革措施并不断完善。
在养老领域,为改革已不适应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养老制度,1991年6月国家出台《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从养老保险的负担方式、管理机构、统筹方式、运作模式等几方面做了详细规定,改变养老保险完全由国家、企业包下来的办法,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职工个人也要缴纳一定的费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1995年3月《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在“推进保险费用社会统筹、扩大保险范围、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制度和进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方式,从此养老保险开始走上正轨,在提高统筹层次、完善费用缴纳方面不断发展完善。
医疗领域改革,农村和城市同步进行。在农村,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开始谋划恢复重建计划经济时期已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城市,针对医疗保险领域的筹集医疗基金难、医疗资源浪费现象严重、行政色彩浓厚等特点,国家选取镇江市和九江市进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建立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并规定了用人单位、职工缴纳的比例,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增长过快势头,为后续在全国推广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国企改革的发展,企业破产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于是失业保险的建立也开始提上日程。1986年国家颁布《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开始尝试建立待业保险(后改名为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发布《失业保险条例》,在国企改革阵痛时期对社会稳定和民生发展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社会保险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各项保险统筹层次不断提升,市县统筹开始向中央、省级层面统筹探索,为跨区域结算、跨区域配置等提供了便利条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2006年11月20日, 退休人员在社保所报销医疗费。
社保制度改革既是改革本身,又为其他经济社会各项改革事业保驾护航,新时代仍需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周毅)
亲历者 王婕
日趋完善的社保比单位更靠谱
1978年,20岁的王婕(化名)进入天津某国有企业,在办公室负责人事工作,从业40年,王婕和公司一起,见证了中国社保制度的改革和升级。
“80年代,员工看病费用100%报销,子女报销50%”
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保障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企业保险”制度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制度安排具有典型的国家负责、单位(集体)包办、板块结构、全面保障、封闭运行等特征。
“那时候,员工的劳动关系都是在编制内的,俗称终身制的‘铁饭碗’,单位要管你一辈子。社会保险是全民‘视同缴费’,只算工龄,并不交钱,员工的福利全部依靠单位的营收情况。”据王婕回忆,当时,只有极少数员工,单位会与其签署劳动合同,“像我们单位当初六百人里只有三四个人是这样的,他们是要按比例,由单位出钱给他们缴养老金的。”
最让王婕记忆深刻的是,当时员工看病就医用的“三联单”。三联单其实就是三页薄薄的白纸,记录着就诊人的个人信息和单位编号等,“我们当时都说这就是‘圣旨’,因为有了三联单,看病的费用单位就全包了,员工本人的费用全部报销,子女还能报销50%。医生只要看三联单上的编号,就知道你是哪个单位的了”。
与现在不同的是,当时员工生病了都是先去单位或者厂子里的卫生所,处理不了的才会去医院,“那个时候有急救的事情,就叫厂子里面备着的急救车,万一本厂的急救车不在了,还能叫邻厂的急救车,不像现在直接打120……”王婕说。
同时,单位全部报销医药费的方式,也带来了医疗浪费的问题,王婕表示,“当时员工看病都不花钱,有个别和医生关系好的人,没什么大毛病也会去医院开出来各种药,除了治疗头疼脑热的家用常备药,更有价格稍微高些的稀缺药品,再偷偷地私下送或者卖给别人”。
“90年代,员工拿着医药单没法报销,退休领不到退休金”
上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进入深水区,大量企业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职工手中大量医疗票据无法报销。政府实施多年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已无法为职工健康提供保障。“刚开始员工都比较年轻,后期员工生病看病的情况增多,单位这部分的成本大幅上涨,甚至我听说有效益不好的厂子,被迫关停了卫生所,有人手里拿着医药单却无法报销”。据王婕回忆,受退休人数增加、企业自身效益下滑等影响,员工退休时从单位领不到退休金的情况,越来越频繁。
“上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改革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渡期。传统的劳动保险制度,由企业包揽劳动者生老病死伤残等所有福利,企业负担过重,企业之间负担不均,难以轻装上阵参与市场竞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1991年至1997年,在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历史上先后出台了三份重要文件。1991年6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就养老保险问题第一次作出重大决策,明确基本养老保险费实行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1995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1997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范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模式走向统一,并为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创造了条件。
医疗社会保险改革的基本途径形成,即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
“1998年开始,企业负担降低了,员工保障提高了,社保工作简便了”
“1993年1月1日起,天津市企业的员工开始实行全员实际缴纳养老保险,这对大规模企业的办公室来说,增加了不少工作量,甚至需要另外单独设立人事科或者招聘新人来处理这部分工作。”王婕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每年年初核算员工缴费基数时工作量尤为突出,这也是他们经常加班的时候。
1998年开始,各项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国家财政投入逐年加大,中央政府开始主导全国的社会保障改革,“1998年5月,我们天津市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为社保局),主管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事务,每个月26日至次月8日,我们都需要去社保局申报单位员工当月的社保情况”。在王婕看来,从那时开始,企业员工的医疗费用再也不是由单位包揽了,而是转向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这相对之前的方式,医疗保障资金的来源更加稳定,也更好地控制了医疗费用过度浪费的情况。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王婕记录员工社保缴费情况的本子越来越厚,每位员工的缴费项目表也是越来越长。
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要求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随后,国有、集体企业开始实施“减员增效”,王婕所在的企业产生了大批需要安置的人员。当时,在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天津曾出现不少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大批失业职工的基本生活一时无法保障,“那段时间,几乎每月都要和亲戚朋友借点儿钱才能周转开日常开销。”王婕回忆道。
1999年1月,《失业保险条例》发布实施,由再就业中心、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构成的“三条保障线”以及“两个确保”政策,“像天津市的话,如果失业了,按照工龄计算,最长可以按月领取24个月的失业津贴,每个月大约1000多元,多少能帮助到失业家庭。”王婕说。
除了失业有了基本保障,看病问题也变得更加方便。“2001年11月,天津实行医保卡,开始刷卡看病,虽然也需要职工先行垫付再回单位报销,但是相比‘三联单’时期,更加有了保障,起码一定会给报销。近些年,医保卡升级了,看病时直接在医院就能算出职工自付的部分,员工在医院结算时可以直接通过后台计算,得出自己承担的部分,无需再像以前,先垫付再由企业报销了,我们的工作也简化不少。”王婕表示。
截至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9.26亿人、13.5亿人、1.92亿人、2.31亿人、1.98亿人。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养老保障网络、健康保障网络,参保率分别达到90%、95%。
“回想这40 年,随着社保制度的越来越完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社保比单位更靠谱。”王捷说
来源:百家号
来源:转载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
- 2021年上海市社会平均工资基数!2021年社保基数标准公布!
发布时间:2021-07-08浏览次数:113573
- 合肥市失业保险办法
发布时间:2018-06-14浏览次数:110440
- 2021年生育险新规定来了,报销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发布时间:2021-02-24浏览次数:98509
- 2021年生育津贴领取报销最新流程
发布时间:2021-02-08浏览次数:84067
- 河南2021养老金调整方案细则新消息 2021年河南养老金发放时间更改了吗?
发布时间:2021-05-13浏览次数:75898
- 2021年杭州社保缴费标准、基数、比例,2021年社保缴费档次价格表
发布时间:2021-03-24浏览次数:6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