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 人事帮邦!登录|注册|
手机版

扫描打开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通知公告 >正文

端好“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打赢收官战 人社扶贫这样干①

发布人:tjch12333时间:2020-06-28阅读:1550次

人社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渠道和方式。收官之年,面对“贫中之贫”和“坚中之坚”,又遇新冠肺炎疫情,人社部门该如何扛起责任,书写脱贫攻坚的人社答卷?近日,本报记者采访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地,探寻各级人社部门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的硬招实招,展现未摘帽县奋力冲刺的火热场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进入脱贫总攻之年,又逢新冠疫情叠加,重重考验下,未摘帽地区全力以赴,汇聚就业扶贫合力,齐心搬走贫困大山,让贫困劳动力端稳端牢“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

用好“有形之手”,护航脱贫路

“没想到政府会包车送我们出去打工。”云南兰坪县贫困户余冉朵一家四口都在珠海打工,今年过年回家赶上疫情爆发,没办法出去挣钱,一家人这个年过得有些揪心。2月18日,在当地人社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返岗复工专车载着余冉朵一家驶向珠海工厂,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脚下徐徐展开。

劳务输出是农民增收的“铁杆庄稼”,然而疫情之下,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少了收入来源,极易造成返贫,影响脱贫大局。

千方百计为农民工返岗复工护航,各贫困地区人社部门主动出击,抢抓东西部劳务协作机遇,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行“点对点”一站式劳务输出。

贵州依托疫情防控台账、大数据等手段摸清返乡、外出务工农民工人数,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沟通协调,持续发布省内外企业复工复产信息,为一站式劳务输出打下坚实基础。云南派出特派员赴上海、广东、浙江等5个省市,签订劳务合作协议155份,传回用工信息10.23万条。宁夏与内蒙古、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建立双向对接机制,通过岗位信息共享、员工健康状况互认、人力资源互助、返岗人员互送等,组织农民工成规模、成批次安全有序返岗就业。

精准对接,有序组织,“有形之手”传递出温暖的力量。一辆辆专车、一趟趟专列、一架架专机,跨越山海,把农民工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我第一次坐飞机,竟然是政府送我们出去打工的专机。”不少农民工发自内心地感激。据统计,目前,人社部门累计“点对点”运送农民工60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3.5万人。截至5月31日,挂牌督战的52个县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73.42万人,超过去年外出务工总数。随着复工复产全面提速,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有活干、有钱赚。

送出去后,也不是“一输了之”“一就了之”,而是加强后续跟踪服务,让他们在外有人照应,干得踏实。凉山州在东莞、乌鲁木齐、沈阳等地建立8个驻外农民工工作服务站,为农民工提供维权保障。金阳县选派7名群众工作经验丰富、懂彝族语言的稳岗干部驻扎广东佛山顺德区,其中6名就在企业里和农民工同吃同住,做好稳岗转岗服务。

“跟着政府出来安全、放心,我只要把活路干好就行。”贫困户沙马纠土说。今年受疫情影响,顺德一家企业要裁员,其中包括30名金阳籍员工,大家得知消息后嚷嚷着要回去。稳岗干部阿约拉则一边安抚,一边迅速联系另一家企业,很快解决了这些农民工的工作问题。

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政府的力量毕竟有限,一些未摘帽地区探索“两条腿”走路,引入劳务公司、劳务经纪人等,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为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提供更加专业、细致的服务。

云南泸水市将原来无组织的务工带头人、农村劳务经纪人联合起来,形成有组织的劳务转移团体,使劳务输出工作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转变,助推脱贫攻坚。四川金阳县今年筛选出有资质、信誉佳、资源广的4家劳务中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在县人社局的监督下开展工作,把更多务工人员带到广东、浙江等沿海地区,让老百姓的钱包尽快鼓起来。

全力清零“零就业”,让户户有钱赚

脱贫攻坚收官在即,有能力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已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就业,剩余的“零就业”未脱贫家庭成了脱贫路上最后的困中之困,艰中之艰。尤其是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有的因语言不通、受教育程度低,很难出去打工;有的“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内生动力不足,不愿出去。再加上疫情影响,更加阻滞了他们的就业步伐。

四川越西县书古镇新华村的彝族小伙子阿授古三上个月去成都转了一圈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又灰头土脸地回了家。

得知他的情况,驻扎在县里的四川决胜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服务专班干部特意上门,向他推荐合适的岗位,帮助他顺利面试上成都的一家生鲜超市,每个月底薪加提成能拿4000元左右。“比我想象中的工作还要好。”阿授古三高兴得合不拢嘴。

贫困群众就得了业,才能稳定脱贫。冲刺关头,未脱贫地区坚持高位统筹,想方设法整合资源,全力保障就业,清零“零就业”,力争一举攻下最后堡垒。

上下“一盘棋”,打好攻坚战。云南及时成立省、州、县人社部门应对疫情影响稳就业指挥部,抽调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坚持24小时轮班值守;开发指挥调度系统,开通视频指挥专线,实时调度工作、协调矛盾、解决困难,重点加强对劳动力转移就业重点地区、9个脱贫攻坚重点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指导。

选派精兵强将,深入一线帮扶。四川成立决胜脱贫攻坚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服务专班,由3名厅级领导带队,抽调35名工作骨干,于3月初进驻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聚焦户户有就业目标,开展挂牌督战和就业帮扶。会同当地扶贫、人社部门,逐户逐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将“零就业”未脱贫家庭清零。

统筹岗位调剂,力促稳定就业。新疆启动“南疆三地州10个未摘帽深度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转移就业工作”,从东疆、北疆调剂5.1万个就业岗位,专门用于安排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

优厚政策发力,激发就业扶贫内生动力。甘肃下发通知,疫情防控期间,对以外出务工为主、参加有组织输转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利用扶贫资金给予差别化、阶梯式奖补,鼓励其外出务工、长期务工、稳定务工。

“出来打工,政府还发钱。”不久前刚收到老家县人社局发放的3000元劳务奖补,东乡县北岭乡范家村贫困户马么克录感到“幸福来得有点突然”。他和妻子已在厦门一家电子照明企业稳定工作了六个月,现在干劲更大了。“政策这么好,我要好好在这儿干下去。”

拓宽就业渠道,打造更多“饭碗”

“如果自己去外面打工,工作很难找,在这里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云南泸水市18岁的贫困群众胡文英羞怯地说。去年,她家从山上搬到了叶子花居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今年,在市人社局的帮助下,她在附近的一家扶贫车间上了班,每个月能拿3000多元,父母也被安排到安置点的公益性岗位做保洁员,一家人过上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日子。

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云南、贵州等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大力发展扶贫车间,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能搬得出,又稳得住、能致富。

贵州晴隆县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搬迁户)”模式,凡是吸纳5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均可认定为扶贫车间,并可享受一次性就业补贴、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在晴隆山水鞋业有限公司厂房内,上百台针车同时作业,工人们在各流水线上有序忙碌着。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户占85%以上。公司生产经理许尔武介绍,这里丰富的劳动力,加之愈加便利的交通以及政策的支持,正是该公司选择入驻搬迁安置点的重要原因。“制鞋厂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技术要求不很高,搬迁群众通过培训后很快便能正式上岗。”官方数据显示,目前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实现户均就业1.62人。

今年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延期复工或减少用工需求,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大大增加,贫困地区就业局势雪上加霜。一些深度贫困地区在“外输”的同时,也积极“内拓”。

推出“硬核”举措,大力支持本地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车间等尽快复工复产。甘肃出台意见,规定扶贫车间跨省区调用原料和成品的运输费,由省市县三级按50%给予补贴。云南推出十项措施,加大对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各地认定的就业扶贫车间需满足吸纳5人以上贫困劳动力就业1个月以上,就业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按照其发给贫困劳动力工资额的15%,给予就业扶贫车间吸纳就业奖补。

加大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力度,让就业困难群体也能靠自己的双手吃上就业饭。贵州等地在疫情期间开发防疫消杀、环境卫生等临时岗位。宁夏在分解乡村公益性岗位指标时向西吉县倾斜,下达的740个公岗指标占全自治区乡村公岗总量的21.1%。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开辟致富新门路。贵州从江县对今年新增注册的实体企业,创业带动就业的,发放能人创业带动就业补贴,今年以来已经向6人发放了18万元补贴。甘肃东乡县结合本地特色,狠抓创业担保贷款发放,组织贫困户发展传统养殖业,为群众脱贫致富注入强劲动力,还助推了传统养殖业和东乡手抓餐饮业就业。

东乡县沿岭乡新星村贫困户马白克勒家原来养了5头牛,今年拿到15万元创业贷款后,他又买来10头牛,还修建了一座50平米的崭新牛棚,年收入从以前的2.8万元预计将增加到4.55万元。“今年摘掉穷帽子,和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没问题!”(吴叶柳)


来源:其他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信息为互联网收集而来,如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上一篇:广西:职称“双定向”政策助力脱贫

下一篇:关于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人才引进落户全流程网上办理工作的政策问答

人事帮邦